咨询热线:0379-63411661
IC卡咨询电话:0379-63192273
新浪微博:@洛阳公交集团
抖音官方号 :洛阳公交集团
官方微信:洛阳公交集团
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东路9号
“小身材”也有“大能量”“神都小巴”成洛阳文旅交通“流量担当”

近年来,群众出行方式的多样化给常规公交带来了不小冲击。在私家车普及、网约车兴起、共享单车涌入的多重挑战下,传统公交“按线跑、定点停”的固定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下灵活化、个性化的出行需求。
面对这一困局,今年,洛阳公交适时推出了“神都小巴”网约公交,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创下亮眼成绩:8天累计完成订单5900余单,较日常运营峰值增长278%,服务乘客超7600人次,成为洛阳文旅交通名副其实的“流量担当”。
抢抓文旅风口 精准对接城市发展战略
洛阳,一座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、4000多年城市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。洛阳公交集团敏锐把握文旅经济发展契机,将“神都小巴”精准定位为“公交+文旅”融合的创新载体,让小型网约公交成为串联城市文化脉络的重要纽带。
笔者了解到,这条线路采取“线路跟着景点走”的布局思路,从洛邑古城的古风夜景到应天门的盛唐气象,从九州池的皇家园林到洛阳博物馆的文物瑰宝,精准串联起西工、老城核心景区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交通线。这种布局不仅实现了“景点门口上下车,公交地铁零换乘”的便捷服务,更让游客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深度文化体验中。
更值得称道的是,“神都小巴”1号线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功能,主动升级为文化传播的移动平台。每辆车配备的“网红”车长不仅驾驶技术娴熟,更经过专业培训,能够为乘客生动讲解沿线景点的历史文化。从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到白马寺的宗教艺术,从河洛文化的千年脉络到本地的生活风情,车长们的讲解让短短的车程变成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。同时,免费Wi-Fi、热水、爱心雨伞等人性化服务设施的配备,更让游客在出行中感受到洛阳的“城市温度”。这种“交通+文化+服务”的多元融合,使“神都小巴”1号线成为游客认识洛阳的“第一扇窗”。
借力网络平台 实现运营模式创新突破
“神都小巴”1号线以“网约”模式为核心突破口,深度整合网络平台与智能技术,实现了从“按线运营”到“按需服务”的根本性转变。
“网约”模式的最大突破在于打破了传统公交的“线路桎梏”。乘客通过手机App即可随时下单,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上下车点,实现“门到门”的精准服务。这种模式既能解决日常通勤中的接驳难题,又能满足游客“多点游览”的灵活出行需求。
支撑这一模式高效运转的,是背后的智能调度系统。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洛邑古城、应天门等1号线核心区域的客流密度,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客流变化,动态调整运力投放。这种“数据驱动、智能调度”的运营模式,使“神都小巴”1号线的车辆空驶率较传统线路降低了30%以上,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,实现了运营效率质的飞跃。
数据显示,“神都小巴”1号线自5月上线网约功能至今,已累计完成订单超2.2万单,服务乘客近3.5万人次,从最初的日均19单增长到双节期间的日均740单。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其车公里收入更是达到所在分公司传统线路第一名的2.6倍,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挖掘内部潜力 夯实服务品质根基
精准的需求研判是“神都小巴”1号线成功的基础。洛阳公交集团采取了“试点先行、逐步优化”的稳健策略,以1号线在洛阳西工区、老城区的运营为试点,通过持续的数据积累和规律分析,不断调整运营范围,更好地串联核心景区与地铁枢纽。这种“小步快跑、持续迭代”的思路,确保了创新建立在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上。
服务细节的打磨则是“神都小巴”留住用户的关键。近年来,洛阳公交通过“标准化服务”建设,服务水平持续提升,群众评价有口皆碑,被网友亲切地称为“北方公交天花板”。“神都小巴”在细节上的投入,让乘客感受到了“超出预期”的体验。
如果说“神都小巴”网约公交1号线是围绕洛阳“历史轴线”的成功实践,10月1日,洛阳公交同时开行了围绕洛阳“时代轴线”的“神都小巴”网约公交2号线、“未来轴线”的“神都小巴”网约公交3号线,将网约公交服务进一步延伸至洛龙新区、伊滨区,形成“多线联动、全域覆盖”的文旅公共交通网络。这一措施不仅证明了创新模式的可行性,更展现了传统公交企业的强大生命力。随着“神都小巴”继续优化站点布局、拓展服务区域,必将成为洛阳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。



